六十载筚路蓝缕,一甲子伟业蓬勃。1965年,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在国家“三线建设”的浪潮中应运而生,作为我国唯一的飞机强度研究、验证与鉴定中心,60年来,强度所栉风沐雨、披荆斩棘,秉持航空报国、航空强国的初心使命,踔厉奋发、砥砺前行倍加网,不断书写着中国航空强度事业的新篇章!
历史因铭记而永恒,精神因传承而赓续。泛黄的老照片,字迹模糊的手稿,斑驳的加载设备......每一件都珍藏着一段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,诉说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岁月史诗,它们共同记录了一代代强度人砥砺奋进的历史篇章。值此强度所60周年所庆之际,我们开辟【物语拾光】专栏,通过探寻老照片、老物件背后的故事,多维呈现强度所发展历程,立体展现波澜壮阔的中国航空强度事业。今天发布第十期《家用医疗雾化器:强度民品征途上的岁月注脚》。
这是一台带着上世纪90年代独特印记的家用医疗雾化器,它的主体是一只嵌着金属扣环的透明容器,上方延伸出的白色弯管,是雾化气体通道;拖曳的电源线虽已褪色,却仍能让人想起它接通电源时,内部装置嗡嗡运转的温暖声响。这台由西安六二三所高科技开发公司精心研制的医疗器具,不仅是一件能治病救人的民用产品,更是强度所军转民、民品开发时期那段艰难探索的鲜活注脚。
上世纪90年代的民品征途,是强度人用热血与信念铺就的“拓荒路”。1992年,为适应军转民需求,强度所成立民品科技开发处,民品正式进入正规化运行阶段。同年,西安六二三所高科技开发公司注册成立——115名职工挤在1500平米的场地里,在“一无资金、二无设备、三无厂房”的困境中开启攻坚倍加网,ZR系列自动软水器、B/M型便携式超声诊断仪等产品相继面世,并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。
更难的是“转身”后的坚守。1993年,新型建筑材料总厂成立,200余名职工从科研岗转生产岗,在搭建的简易棚里安装硅钙板生产线。1995年试生产期间,为响应新疆油田的防火检测需求,团队加班生产复合墙板,以过硬质量赢得油田订单;1995年,自动化工程公司成立,研发的“手提式电子秤”虽因市场竞争未批量生产,却用积极探索为后续民品管理积累了经验。
那些年,实验室的灯常亮至深夜,生产线的机器总在轰鸣——没有豪言壮语,只有“市场需要什么,我们就造什么”的朴素信念;没有现成路径,只有“一步一个脚印”的踏实前行。这是强度人刻在岁月里的底色:把“航空报国”的使命融入每一次技术突破,将“自力更生”的基因写进每一件民品,在军转民的浪潮中,蹚出了一条属于强度所的特色之路。
时光流转,近年来,强度所提出了“大所、强所、富所”的发展目标,技术产业被赋予富所先锋的使命。构建了“以航融航,服务大航空;以军融军,进军大防务;以军融民,支持大工业”的“三融三通”技术产业生态链,打造了技术服务和产品服务“双轮驱动”发展新模式,业务覆盖航天、兵器、船舶、汽车、轨道交通、石油化工等数十个领域,有力支撑了一大批国之重器的成功研制。“静”“动”“热”“疲”“噪”等传统技术服务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,大型非标试验装备研制、减振器、数采系统、CAE软件等优势产品规模化发展成绩显著,打造了振动控制、起落装置、测控系统三大新时期强度技术产业发展新动能,有力推动了经营规模与发展质效的双重跃升。
循大道至万里秉初心谋远图。老物件是岁月的底片,新征程是精神的显影。从雾化器里的“民品初啼”到如今技术产业的“硕果盈枝”,变的是产品形态,不变的是强度人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”的精神底色。那些曾在实验室挑灯夜战的身影在生产线挥汗如雨的故事,早已化作最坚韧的精神密码,持续书写着“大所、强所、富所”的时代新篇。
天牛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